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医药科学》 > 2017年第6期
编号:13064129
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7年3月15日 《中国医药科学》 2017年第6期
     1.1 一般资料

    本研究资料均来自于2012年1月~2015年12月血站所提供的的无偿献血者,年龄20~56岁,依据《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》行体检初筛合格后献血[3],献血量200~400mL。材料:热合机、多联袋、无菌接驳机、离心机、一次性病毒灭或滤器等。

    1.2 方法

    1.2.1 研究方法 采集全血后需将其置于(4.0±2.0)℃的低温冰箱中进行保存,依据血液成本制备相关SOP进行血液分离制备,对血液制备过程中报废血液进行记录及隔离,行进一步处理。

    1.2.2 干预方法 (1)血站应及时将报废信息进行反馈,在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征询及体检,做好相关知识宣传,并通过采血前咨询工作进一步进行筛选,降低血压报废率;(2)在采血前及采血过程中应加强对于献血者的引导,提升其责任心,并同时提升采血工作人员技术。(3)在实际工作中应提高质量意识,保证操作的规范性;(4)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程序,对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;另外成分科应避免空心杯内口腔的情况,保证离心杯的对称平衡,血袋装入离心杯时需对血袋导管做好处理 ......
上一页1 2 3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276 字符